創新創業創富故事
“安全寶”是創新工場旗下的項目,也是李開復投資的首個云計算及信息安全項目。
被貼上這樣的標簽,星云融創CEO馬杰亦喜亦憂。喜的是在互聯網行業得李開復提攜,能少走不少彎路。憂的是過早的被聚焦和放大,對于他們這家初創企業來講難說是不是好事。
在創新工場一個名為“蹦極”的會議室中,馬杰跟記者聊起了他的喜與憂。
2010年7月,馬杰從工作了近十年的瑞星辭職,“我把能做的事都做了,不能做的事也嘗試了,覺得實在難以突破就離開了,我要去實現更多理想。”
他的想法是做云和安全相結合的產品。
“互聯網市場上云安全話題炒得很火,但在很多投資者眼里只是個噱頭。”見了不少人,馬杰還是四處踫壁,直到有一天,李開復把他叫到了創新工場,“他給我一段時間拿出方案來。”
這個方案馬杰做了半年時間,“我做事情遵循一個原則,不熟悉的事不做,做的事一定比別人更懂。”
傳統網絡安全產品的思路是充當“保鏢”,馬杰的思路是做網站的“替身”,利用云計算替網站抵抗各種攻擊。他們的目標是當這個行業的“領軍者”。這讓他們融得了500萬美元的風投資金。
“公司開始賺錢了嗎?”
“沒有,還在燒錢。第一批融進的500萬美元,明年春節可能就用完了。”
“做什么這么燒錢?”
“云安全就像干凈的自來水。這不意味著每個用戶都要去采購復雜昂貴的凈水設備。借助最新的云安全技術,我們想把自身打造成一個凈水廠。用戶通過我們,就可以像獲取自來水一樣,從云端獲取可靠的安全防護能力。但做到這些并不容易。”馬杰說,“僅寬帶價格,國內就是美國的10倍。再比如在服務器、云端部署調度等方面,用戶數量達到百萬千萬量級,邊際成本才可能降下來。”
馬杰說,他們剛完成了B輪融資,北極光領投的,創新工場跟了不少。產品正在做公測,但10月30日正式上線后,已有2500個網站成為注冊用戶,還有不少企業要求提供收費服務,他們簽了幾個千萬級的大單,但盈利模式仍然是免費+收費。
星云融創的創新創業雖見起色,但馬杰坦言,困難同樣不少。一家美國公司在告他們“抄襲”。有關云計算、云安全的行業法規、技術標準尚未出臺,整個行業仍處于混戰狀態。
在馬杰的微博里記者看到,力挺和唱衰的觀點針鋒相對。一位自稱河北某小網站站長留言說,在他的網站不斷受到不明黑客的DDoS攻擊,造成網站無法訪問,被迫關站時,“安全寶”不到五分鐘就把問題解決了。一位圈內人士則質疑,“搞不懂你們的盈利模式,做CDN需要的帶寬挺大的,你們居然玩免費,等著關門吧!”
馬杰通過本報進行了回應,“創業肯定有成功有失敗,但我們還是熱血中年吧,我們希望能做成一件能改變歷史的事情,哪怕是在一些細小的地方。”
記者觀察︰創新有時就源于一個點子。正是這個點子讓星云融創獲得了風投青睞。當然,“自來水”式的安全防護服務,真正成功需要時間檢驗,但他們的執著至少說明,與其在別處仰望,不如從這里出發,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