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駐赫爾辛基記者
長沙做網站報道,經過近一個世紀的努力,芬蘭社會杜絕了棄嬰現象。但在這個人口只有500萬的國家里,仍有1.7萬名未成年人困家境貧寒、缺乏照顧、父母酗酒、生病等原因,被安置在親屬家、寄養家庭以及社會福利機構中。
沒有牌子的收養所
2月底,記者乘車來到位于赫爾辛基東郊的瑙拉卡利翁青少年收養所。收養所沒有標牌,顯得極為低調。
瑙拉卡利翁收養所共有44名孩子,最小的12歲,最大的已過18歲。按照芬蘭“繼續看護”制度,在青年真正步入社會前,政府可以資助他們到21歲。
44個孩子分住在6棟平房內,每個人都有單獨的房間。每棟平房有8名專業看護人員,分3個班次輪流看護?醋o人員不允許在公寓內留宿,值夜班時也不能睡覺,以防有孩子出現意外。
收養所所長艾諾告訴記者,進入收養所的孩子,一般都受過心理創傷。女看護員卡特麗·埃費爾特對此深有體會。她說,有時候孩子們會走極端,看護人員既要約束孩子們的行為,又要通過談心來開導他們,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男看護員米卡經常跟愛逃學的孩子講道理,讓他們明白上學的重要性。
孩子一般會在收養所里待兩三年。等他們逐步掌握溝通技能,生活上能夠自理,對未來充滿希望時,社會工作者會進行再評估,與孩子共同作決定,是回家還是繼續留在收養所。
工作雖然辛苦,但是卡特麗和米卡都沒有換工作的念頭。正在攻讀社會服務管理碩士學位的米卡說:“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雖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們都很出色?吹剿麄円稽c點自立,學會照顧自己和家人,我感到我們的工作很有價值。”
集中安置向家庭撫養轉換
芬蘭的未成年人保護制度具有明顯的北歐特征:政府為需要幫助的孩子提供扶助,私人機構和社會個體積極提供專業服務。近年來芬蘭正在改變過于集中收養的做法,更多地將需要幫助的孩子送到寄養家庭。
芬蘭有一套復雜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秲和@ā芬幎ǎ魏稳税l現有少年兒童需要幫助時,都可告知市政府福利部門。市政府福利部門接到報告后,須在7天內給予答復.3個月內完成評估。赫爾辛基市政府分管兒童福利的主任胡西告訴記者,2012年共接到1.2萬個報告,并對其中2700個報告進行了立案評估。
一旦立案,就要制定詳細的干預方案。第一步是“公開干預”,社會工作者反復上門與家長和孩子溝通,希望通過家庭幫扶解決問題,工作強度很大。
如果“公開干預”不見效,就要考慮把孩子短期安置在政府內設的“危機評估中心”,讓其暫時脫離不良環境。如果3個月的短期安置仍不奏效,就要考慮長期異地安置了。首選孩子的親戚家,如果沒有親戚愿意接收,再找寄養家庭。
寄養家庭有兩種,一種是專業寄養家庭,即父母雙方至少有一人接受過社會服務專業教育,可以收養心理創傷較深的孩子。另一種是普通寄養家庭,可以收養一般的孩子。
如果孩子的問題非常嚴重,與寄養家庭合不來,就只能送到專門的收養機構,包括政府自辦的收養機構和向政府出售服務的私人性質的社會福利機構。
記者查閱數據發現.2011年赫爾辛基有1.05萬名少年兒童接受政府十預,其中2389人被異地安置。在異地安置的少年兒童中,家庭撫養和集中安置基本上各占一半。
“打包式”合作促進社會服務
赫爾辛基市政府自辦青少年福利機構11家,包括收養看護所、兒童之家、青年之家、學生之家、特殊兒童之家等等,分別負責接收各年齡段、各種情況的未成年人。另外,市政府還向分布在芬蘭各地的寄養家庭、私人機構購買服務。
與政府收養所要支付建筑、管理、人員等全套開銷相比,選擇私人收養機構,政府只需支付服務費,寄養家庭方式則只需支付工資。
做網站統計顯示,2012年,在市政府收養所里,市政府為每個孩子每天大約支付274歐元,在私人收養所里為228歐元,在專業寄養家庭里為172歐元,在普通寄養家庭里則只需73歐元。
為減輕政府負擔,市政府的青少年福利機構也向受關照孩子的家長收取一些費用。最近的一種服務模式是:政府開列各類服務機構及收費標準的清單,讓家長選擇,最后算出總價,家長承擔小部分,市政府承擔大頭。不光是青少年保護,其他如殘疾人服務、病人看護、養老等,都可以采取這種“打包”方式。
胡西說,私人機構是政府的合作伙伴。政府從私人機構購買服務,一般簽約4年,以保證服務質量。而與政府合作,有利于增強私人機構的信譽。
盡管如此,近年來政府積極干預家庭事務的做法仍然受到財政收入下降的挑戰。胡西說,市政府正在開發新的網絡系統,幫助人們自行解決一部分問題。